足球报道
任子威赛后谈,失误因为想太多 要当好小透明
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决赛意外折戟后,中国名将任子威在休息区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,面对镜头,这位在之前混合接力项目中夺金的选手神情平静,语气中却透着一丝释然。“半决赛中我确实出现了战术失误,原因就是想得太多,”任子威轻轻摇头,嘴角泛起一丝自嘲的笑意,“在接下来的比赛中,我需要回归本色,做好自己的‘小透明’角色。”
这番出人意料的自我剖析,发生在首都体育馆运动员休息区的安静角落,刚刚结束的比赛场景仍历历在目——半决赛中,被分在第二组的任子威在还剩4圈时处于第三位,这本是一个不错的晋级位置,在试图从外道超越时,他的节奏出现紊乱,最终以小组第四无缘A组决赛。
“从混合接力夺冠后,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压力,”任子威坦诚地说道,双手轻轻转动着桌上的水瓶,“这几天,社交媒体上的期待、媒体的报道、队友的目光,都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‘应该怎么做’而不是‘我想要怎么做’,站在起跑线的那一刻,我脑子里充斥着各种想法:要卫冕冠军、要满足期待、要完美表现...结果反而失去了比赛中最宝贵的直觉和本能。”
这位25岁的哈尔滨小伙用了一个颇具网络特色的词汇“小透明”来形容自己期望回归的状态。“在短道速滑这项运动中,有时候过度被关注反而会成为负担,我渴望重新做回那个默默努力、心无旁骛的‘小透明’,只专注于冰面和比赛本身。”
任子威的运动生涯起步于哈尔滨业余体校,当时年仅10岁的他,因为冬季体育课上的一个简单滑行被教练看中。“那时候的我,真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‘小透明’,”回忆往事,任子威眼中浮现出温暖的光芒,“每天就是训练、学习、回家,三点一线,没有人特别关注我,我只需要思考如何滑得更快、技术动作如何做得更标准。”
随着他在国内外赛事中崭露头角,特别是平昌冬奥会夺得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后,任子威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,而北京冬奥会混合接力金牌,更将他推向了焦点中央。
“变化是显而易见的,”任子威的教练张军在一旁补充道,“夺冠后的这几天,他的手机几乎被各种祝贺信息塞满,我们尝试为他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训练环境,但媒体的关注和社交网络的热议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心态。”张军认为,任子威的坦诚难能可贵,“能够如此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所在,并且公开表达出来,证明他具备了顶级运动员的心理素质。”

体育心理学家李振华教授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,任子威所描述的心态在竞技体育中非常常见。“我们称之为‘焦点效应’——当运动员意识到自己被高度关注时,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,这种调整往往违背了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直觉反应,在短道速滑这种需要瞬间决策的高强度运动中,任何一丝犹豫都可能导致失误。”
李教授进一步解释道:“‘小透明’心态实际上是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,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对注意力的控制权,将精力集中在技术本身而非结果上,许多伟大运动员都曾经历过类似阶段,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。”
在短道速滑队内,任子威的这番感悟也引起了共鸣,年轻队员李文龙表示:“任哥能这样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,对我们这些年轻运动员非常有启发,在成长过程中,学会处理关注和压力是一门必修课。”
回顾短道速滑历史,不少传奇选手都曾经历过类似的调整期,韩国名将金东圣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夺冠后,也曾因压力过大导致状态下滑,经过近两年的心态调整才重返巅峰,中国短道领军人物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夺金后,也经历了近一年的低谷期,才逐渐学会与新增的关注和期待共存。

“这些前辈的经历都告诉我,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,”任子威说,“重要的是如何尽快认识到问题,并找到解决之道。”
对于“小透明”的具体实践方式,任子威已经有了初步规划。“我会暂时远离社交媒体,减少外界信息的输入,训练和比赛中,更多地回归到对技术细节的关注——如何更好地控制冰刀,如何在弯道保持平衡,如何分配体力,而不是思考‘我必须要赢’或者‘别人会怎么看我’。”
教练组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支持计划。“我们将调整任子威的媒体曝光度,在训练中引入更多模拟高压环境的心理训练,同时加强技术细节的打磨,”张军教练透露,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帮助他重新找到纯粹享受滑冰乐趣的感觉。”
这种回归本真的心态,其实在体育史上并不鲜见,篮球巨星迈克尔·乔丹曾在自传中提及,他应对压力的方式就是“回归基本功”;网球名将诺瓦克·德约科维奇也曾经历过因过度关注排名和胜负而导致的状态波动,最终通过冥想和心态调整重返巅峰。
随着采访的深入,任子威的语气越发轻松。“说实话,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,我反而感到解脱,它让我明白,我需要做的不是背负着期望艰难前行,而是重新做回那个单纯热爱滑冰的少年。”
接下来的赛程中,任子威还将参加男子500米和1000米比赛,他表示,将会带着新的心态迎接挑战。“我会把每一场比赛都当作学习的过程,不再纠结于必须达到某种结果,我相信,当我真正专注于比赛本身时,好的表现自然会水到渠成。”
这种心态转变,在专业体育评论员王濛看来是成熟的表现。“任子威能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公开表达,说明他具备了顶级运动员的素质,短道速滑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心态的较量,懂得如何调整心态、轻装上阵的选手,才能走得更远。”
离开采访间时,任子威的笑容明显轻松了许多,他小心翼翼地整理好自己的装备,那个专注的神情,仿佛回到了无人关注的训练馆,回到了那个纯粹为滑冰而快乐的年纪。
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,明星的光环与“小透明”的心态似乎是一对永恒的矛盾,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,是每个运动员的必修课,任子威的坦诚与自省,不仅展现了一位优秀运动员的成熟,也为所有面临压力与期待的人提供了启示:放下包袱、回归本真,反而是通往成功的捷径。
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继续,人们期待着看到那个轻装上阵、享受比赛的任子威重新出现在冰面上,毕竟,体育最动人的时刻,往往来自于那颗纯粹而专注的心。

2025-10-28 15:37:46
浏览次数:
次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