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新闻中心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,连续击败多名强手,最终摘得银牌,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将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只能靠自己。”
从羞涩男孩到自信剑客
三年前,姜鑫瑞第一次接触击剑时还是个内向羞涩的男孩,母亲李女士回忆道:“他小时候不太敢与人交流,我们想通过体育让他变得更开朗些。”没想到这个决定开启了姜鑫瑞与击剑的不解之缘。
训练初期,姜鑫瑞并不出众,同期开始训练的孩子中,有比他身体素质更好的,有比他更早显露天分的,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坚持,教练刘志刚告诉记者:“鑫瑞最初并不是最突出的,但他有一种难得的品质——专注和自律,每次训练都是最早到、最晚走,一个动作重复千百次直到完美为止。”
这种坚持在一年后开始见效,在2023年省青少年击剑邀请赛上,姜鑫瑞首次夺得奖牌,虽然只是铜牌,却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信心。“那次比赛后,我发现只要努力训练,我也可以做得很好。”姜鑫瑞说。
突破性胜利带来心态转变
2024年春季举行的华东区击剑锦标赛成为姜鑫瑞运动生涯的转折点,在佩剑个人赛中,他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在决赛中以一剑之差险胜去年冠军,夺得个人首个区域性赛事金牌。
“那场比赛让我真正理解了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的含义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决赛时比分交替上升,最后打成14平,那一刻,全场安静下来,我听到自己的心跳声,我告诉自己:深呼吸,相信训练,相信自己。”
这一剑他果断出击,得分获胜,赛后,教练激动地拥抱了他:“这一剑体现了他的成长,不仅是技术上的,更是心理上的。”
心理专家张教授分析道:“击剑是一项极为考验心理素质的运动,选手在场上孤立无援,需要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,这种经历对青少年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极为有益。”
训练日常:汗水铸就自信
姜鑫瑞的成功绝非偶然,他的日常训练计划令人惊叹:每周6天训练,每天3小时,包括技术训练、体能训练和实战对抗,他还会额外花时间观看比赛视频,研究对手战术。
“我最喜欢看奥运冠军的比赛视频,分析他们的步伐和攻击时机。”姜鑫瑞说这话时眼中闪着光,“萨芬、蒙塔诺、西拉吉,他们都是我的偶像。”
文化学习也从未放松,尽管训练紧张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。“击剑训练教会我高效利用时间,运动反而促进我的学习,因为注意力更集中了。”他表示。
队友王同学告诉记者:“鑫瑞很刻苦,大家都休息时他经常还在练习步伐,但他从不炫耀,总是乐于帮助其他队员。”
梦想国际赛场
谈到未来,姜鑫瑞目标明确:“短期目标是入选国家少年队,长远希望能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。”
教练刘志刚认为这个目标切实可行:“鑫瑞的优势不仅是技术,更是心理素质和比赛智慧,他善于观察对手,及时调整战术,这在高水平比赛中至关重要。”
2025年赛季,姜鑫瑞将参加更多全国性赛事,积累比赛经验,他还计划加强体能训练,提高爆发力和耐力,为更高水平的竞争做准备。
击剑运动的育人价值
姜鑫瑞的成长经历体现了击剑运动的育人价值,中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指出:“击剑培养的不仅是运动员,更是全面发展的人才,这项运动要求独立思考、快速决策、尊重对手、遵守规则——这些品质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重要。”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日益普及,据统计,全国已有超过500所中小学开设击剑课程,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达数万人。
姜鑫瑞的父亲表示:“我们看到孩子通过击剑获得的成长比奖牌更重要,他变得更自信、更独立、更懂得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。”
正如姜鑫瑞所说:“击剑教会我,成功需要一步一步来,每个对手都是挑战,每次比赛都是学习,场上我只能靠自己,但这份孤独让我更强大。”
这位少年剑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,他的经历正激励着更多青少年拿起剑,踏上这条挑战自我、超越自我的道路,在剑道上的每一步,都是向着更好的自己前进。